龚万莹《岛屿的厝》:探索城乡二元叙事之外的另一种可能

f2g7586549kz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实时动态 正文

本站全国服务客服维修电话:
400--117--9882(温馨提示:点击屏幕下方↓↓↓拨号预约)

中国新文学自鲁迅的《故乡》起,便构建起一系列关于故乡的书写谱系。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便是叙述者回乡后遭遇的故乡与情感、回忆与现实之间的错位与失落。在龚万莹《岛屿的厝》中,虽然叙事者多为没有离乡的本地居民,但是故乡主题所携带的挽歌情调,却无差别地弥漫在每篇小说中。即使是开篇几部以儿童视角展开的作品,在表层的幻想书写下仍潜藏着伤感的情感内核。对这一情感现象,雷蒙威廉斯对于童年与乡村的阐释颇具启发性:它“常常被转化为关乎乡村往昔的幻觉:连绵不断的、无穷无尽向后退去的‘童年时代的快乐’”。(雷蒙威廉斯:《乡村与城市》)也就是说,童年视角不仅是开篇几部作品的叙述视角,更是贯穿所有叙事者情感结构的关键词。他们对岛屿故乡的情感与童年经历强相关,如同芒果树见证并承载了阿禾与她妈妈的童年幻想,每一代人对岛屿的爱恋都无法摆脱在此度过的童年时光。

《岛屿的厝》书封

因此在《岛屿的厝》中,故乡与童年不仅同构且互相指涉。解读这座岛屿必须依据每个居民的成长经历,不同年龄段的叙述者在岛屿度过的时间都构成了这座岛屿空间形象的一部分。在这种处理方式下,这部小说虽然从不同人物的具体经历着眼讲述,但实际叙述焦点凝缩在以鼓浪屿为原型的这座岛屿本身,构建的是关于整座岛屿的情感印象。

在阅读中,读者可以轻易辨识出作者对岛屿隐含的深沉爱恋。但是,作者并不因此回避讲述岛屿与童年中“煞风景”的一面。政治与经济等现实因素填充在每个叙述缝隙,外来商品如曲奇、巧克力等成为阿禾一代小孩子珍贵的饕餮回忆,而下岗潮的线索也贯穿在阿禾、月兔的妈妈们的遭遇中。《大厝雨暝》与《浮梦芒果树》中,阿禾童年的趣事中穿插着漏水的大厝和虫蚁繁多的芒果树,童言稚语中将尴尬的家庭经济状况勾勒了出来。种种冰冷、坚硬的现实存在于每个人生活的细枝末节,岛屿居民们都共同分享着某种相似的生活境况。这样的主题稍微处理不慎便有流入尖锐批判或悲情哀悼的风险,但龚万莹却将之圆融地纳进了细密而温暖的故事之网中,不回避也不放大现实冷硬的一面,用特有的细腻弥合了爱、回忆与真实性之间的裂隙。

这部小说集的特质不仅在于不回避现实,还在于其往往以情感的面目呈现和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阿禾一家关于是否将大厝租出去和是否砍树的分歧本身牵涉众多因素的考量,但这些争执是通过阿禾的只言片语呈现的。在阿禾的转述下(也正是以转述的形式才能实现),经济问题转变为情感问题,幼年的阿禾无法也无需作出这道困难的选择,她的童言稚语和奇思妙想可以轻飘飘地掠过这个问题,而不会在文本结构层面造成叙述不充分的缺陷。这种处理方式也与小说散文化的叙述方式十分契合,大量自由间接引语将人物心理与生活场景无缝衔接,场景经常是人物的幻想或情绪的投射,因而每篇小说的实质结构是情感而非情节,带给读者的也是对整座小岛的氛围式印象。

在龚万莹的自述中,她反复提到岛屿不可避免的消失和她强烈的“保存”冲动,“那时,我带着胶片机,咔嚓咔嚓满岛拍照,留下岛的图片标本。在梦里,我看见岛屿灭没,反复惊醒……那时的我突然意识到,那个似乎永在的故乡,其实是会消失的。”(龚万莹:《后记:岛屿回潮》)小说固然是虚构的艺术,不可以作者亲身经历简单贴附解读,但这份后记也为阐释小说中的挽歌情调提供了注解。因为这些情绪已然成为小说创作时的心理背景,故而隐含作者在大多时候总是处于“在而不属于”的姿态,无法避免以“离乡者”的情感介入“本地人”的故事。当然,龚万莹的创作是自我克制的,即使“岛屿受潮”的恐惧不时浮现,它也并不会迅速转译为对都市现代文明的认同。作者以情感为锚点,试图阻止的正是某种单一“视角”和判断,她尽量以人物情感的幽微来塑造复杂化的地方经验,暂时悬置对都市与岛屿、现代与传统等二元结构的判断。

龚万莹

当然,对许多当代地方书写而言,以城市为代表的现代文明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参照系。但若是未经省思地将自我钉牢在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对立结构中,地方书写难免流俗于自我奇观化,这是对刻板城乡二元对立认知的固化与重复,也是对具有“他者性”的地方经验与情感的漠视与浪费。在此意义上,《岛屿的厝》中大量真实可感的细节都在阻挠对于二元认知的想象。以普通话与方言的拉锯为例,《大厝雨暝》中阿嬷面对外地游客与老师家访时会自觉切换闽南方言与普通话,自由穿梭于两种语言之间,不仅用当地人揶揄的智慧消弭了两种语言之间权力不对等的尖锐感,也扰乱了既往对于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刻板区分。在写作的形式层面,方言词汇以注释的形式标识出意义,彰显出某种因“地方性”而需要被标注出来的“用力”,它们内嵌在以普通话的思维和句式统摄的全文中,与内容共同构成了双重的“在而不属于”的效果。

在这座岛屿中,出岛看似是个天经地义而无需道义礼法论证的事情,就连作为岛屿标志的座钟歌曲也以出岛为题,怀恋与向往的都是彼岸他处。“离开”的欲念似乎从岛屿诞生之时便涌动在这里,仿若地方书写中某种遗传性的宿命。但《岛屿的厝》以岛屿内外的辩证法提供了更为复杂的选择,探索了另一种书写的可能。


Warning: mysqli::query(): (HY000/1194): Table 'zbp_post' is marked as crashed and should be repaired in /www/wwwroot/m.blin123.cn/randompost.php on line 19
没有找到记录。
头像
即日生效,俄白总统交换联盟国家安全保障条约批准书
« 上一篇 2025-03-14
与植物相互缠绕的布朗族世界
下一篇 » 2025-03-14
声明:1、文章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用户,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严禁浏览者根据内容形成判断与决定,浏览者所做的任何判断与决定与本文无关。2、本网站内容和电话均非官方渠道提供。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似水流年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这周已经过去
本月已经过去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点击拨打电话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