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来首次反弹!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较前年增加52万

f2g7586549kz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实时动态 正文

本站全国服务客服维修电话:
400--117--9882(温馨提示:点击屏幕下方↓↓↓拨号预约)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民生领域,特别是人口方面的问题向来是两会的核心议题与大众关注焦点。在这个时间节点下,国家统计局在 2 月 28 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 " 统计公报 ")。

人口数据在去年呈现新态势:出生人口增加,人口总量降幅收窄,人口素质持续提升。

根据统计公报,2024 年年末全国人口 140828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139 万人。其中,全年出生人口 954 万人,为 7 年来首次同比增长,实现了阶段性 " 止跌反弹 "。

出生人口增加 52 万人

根据统计公报的数据,2024 年年末全国人口为 140828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139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94350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954 万人,出生率为 6.77 ‰;死亡人口 1093 万人,死亡率为 7.76 ‰;自然增长率为 -0.99 ‰。

具体来看,2024 年我国出生人口 954 万人,比 2023 年增加了 52 万人。出生人口数的回升,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降幅得以扭转。2023 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48 ‰,而到了 2024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回升至 -0.99 ‰。

不过,出生人口的小幅反弹,并不意味着人口生育形势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指出,2024 年出生人口回升,主要受近几年生育意愿累积、各地生育支持政策逐渐落实以及龙年生肖偏好等因素影响。但不容忽视的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仍在减少,这对我国下阶段出生人口依然存在影响。

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员宋丽敏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出生人口数量一般不会呈现持续下降或持续上升的态势,而是存在一定波动。但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人口负增长在未来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教育资源需优化调整

出生人口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人口。

宋丽敏表示,从时间维度来看,出生人口的增减并非即时作用于教育领域,而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由于从出生到入学存在时间差,出生人口的波动,往往首先在学前教育阶段体现,随后才会逐步传导至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乃至高等教育。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统计公报显示,2024 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 1036.2 万人,在校生 2922.3 万人,毕业生 891.0 万人。初中招生 1848.8 万人,在校生 5386.2 万人,毕业生 1698.2 万人。普通小学招生 1616.6 万人,在校生 10584.4 万人,毕业生 1857.3 万人。特殊教育招生 15.8 万人,在校生 91.6 万人,毕业生 17.7 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 3584.0 万人。

在初高中方面,2024 年高中招生和在校生人数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 68.4 万人和 118.7 万人;初中招生和在校生人数分别增长了 94.2 万人和 142.5 万人。

小学阶段,2024 年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则比上一年分别减少了 261.3 万人和 251.6 万人。

而在学前教育幼儿方面,此前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 4093.0 万人。相比之下,2024 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较上一年减少了 509 万人。并且,2024 年是连续四年在园幼儿数量出现下降。

随着教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分配也要相应优化调整。

对此,宋丽敏表示,鉴于学龄人口数量的变动趋势,未来师资力量将不可避免地进行调整,部分地区当前师资短缺的状况可能转变为师资盈余。

宋丽敏认为,未来教育资源改革可以朝着两个方向推进。

其一,需依据学龄人口的动态变化,科学估算师资及各类教育资源的合理需求量,建立完善的教育资源发展预测预警机制,实现资源的精准配置。其二,应适时调整教学模式与教学班型。随着学生数量减少,可考虑推行小型班级教学,将教育重心从追求数量转向注重质量,以抵消学龄人口下降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Warning: mysqli::query(): (HY000/1194): Table 'zbp_post' is marked as crashed and should be repaired in /www/wwwroot/m.blin123.cn/randompost.php on line 19
没有找到记录。
头像
长沙发布物业收费新规,空置房实行阶梯式优惠
« 上一篇 2025-02-28
从一棵草、一杯奶到一代人,伊利如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下一篇 » 2025-02-28
声明:1、文章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用户,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严禁浏览者根据内容形成判断与决定,浏览者所做的任何判断与决定与本文无关。2、本网站内容和电话均非官方渠道提供。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似水流年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这周已经过去
本月已经过去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点击拨打电话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