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亲手锁了门,为何总感觉不踏实,非得回头再检查?
本站全国服务客服维修电话:
400--117--9882(温馨提示:点击屏幕下方↓↓↓拨号预约)
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相当普遍,我自己也不例外。
记得有一次去外面锻炼,已经走了好几百米,忽然觉得家里大门可能没锁好,还有电磁炉烧水后电源好像没断。心里这么想着,便赶紧往回跑。路上遇到的熟人都问我在急着干什么,我连忙回应:“没事没事。”
等我气喘吁吁地跑到楼上,发现门确实锁得好好的;进到屋里查看,电磁炉的开关也已经关闭,一切都井然有序。
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一些朋友,他们都表示有过类似的经历,最常见的是反复确认门是否锁好了,甚至每次都得强迫自己再推几次门才能安心离开。
如今很多老年人出门前都要反复检查随身物品,不知道这是真的变老了的表现,还是受到了强迫症状的影响。
1.记忆的不完整性
人的记忆并非总是完整无缺的。当我们在快速完成某项任务时(如锁门),大脑可能会因为注意力分散或任务本身过于熟悉而未能完全记录下该动作的细节。例如,当你习惯性地锁门时,你的手自动完成了这个动作,但你的意识并没有完全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这就可能导致事后回忆不起是否真的锁上了门。
2.焦虑与压力的影响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这使得人们更容易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个体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和记忆力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了对某些行为的记忆出现偏差的可能性。比如,在心情不佳或者精神状态较差的情况下离开家,可能会更加频繁地怀疑自己是否锁好了门。
3.过度检查的行为模式
一些人可能存在过度检查的习惯,即反复确认同一事项以减轻内心的不确定感。这种行为模式往往源于对失控的恐惧以及追求完美的心理倾向。即使已经多次确认过门是锁着的,他们仍然难以消除心中的疑虑,因此会不断地回到原处再次检查。
4.生理因素的作用
生理因素也可能影响到人们对自身行为的记忆准确性。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疲劳等因素会影响人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缺乏足够休息的状态,其判断力和记忆力都可能下降,从而导致容易忘记已经完成的动作或是错误地认为某件事情还没有做。
Warning: mysqli::query(): (HY000/1194): Table 'zbp_post' is marked as crashed and should be repaired in /www/wwwroot/m.blin123.cn/randompost.php on line 19
没有找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