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自由贸易主义理念,加快区域合作进程
本站全国服务客服维修电话:
400--117--9882(温馨提示:点击屏幕下方↓↓↓拨号预约)
中美经贸合作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美国企业创造了大量商机和利润。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估算,2022年,美国对华出口在美创造了93.1万个就业岗位,排名居于第三位。美国商务部2024年8月的统计显示,2022年美国在华企业(拥有多数股权且资产、销售或净收入2500万美元以上)共1961家,总销售额4905.2亿美元。美单边保护主义通过全球价值链渠道,将放大对美国企业的负向冲击。
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下,对于美国中间产品出口或者进口再出口的产品而言,多次出口的过程伴随着多次的关税累计,多重税赋压力下主要贸易伙伴对中间品的进口需求或受到影响。
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全球多边主义国际经贸秩序形成挑战
美国一系列以关税、国家安全等制裁限制措施,显著冲击多边主义的国际经贸秩序。2018年以来,美方对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生效后,美方持续加严出口管制、加码制裁中国企业,今年先后发布“美国第一”贸易、投资政策备忘录和“美国第一”贸易政策报告执行摘要,对中国产品全面加征额外关税包括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中国加征关税、征收“对等关税”并进一步加征50%关税,还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提出征收港口费等301调查限制措施。美单边保护主义措施,将显著提升全球供应链“去美化”特征。
对等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加速企业寻求低关税的生产市场,产业链转移将避开美国市场以减少关税带来的成本负担,必将显著冲击美国企业收益。
根据亚开行数据,2017-2020年北美地区的区域价值链相对参与度从0.77降至0.68,亚太地区则从0.7增长到0.75,亚太区域联系加强,北美联系减弱。
美采取单边主义措施,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促使全球贸易重新转向双边贸易或区域贸易。
美国一系列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使得全球产业链呈现重构特征:一是,区域化与近岸化,使得从“效率优先”到“安全优先”区域供应链崛起;二是,技术壁垒与产业脱钩,使得高科技产业链分化;三是,数字化与韧性建设,使得供应链的“软性升级”AI与区块链应用加快。尤其是,对等关税的加征,加速全球多边贸易格局的分化与重组,使得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重新转向双边贸易或区域贸易。
美单边主义措施存在显著“矛盾点”,新兴科技产业将成为美贸易政策着力点。
特朗普的关税新政意在实现四大目标:解决美国的贸易失衡与贸易不平等问题、增加联邦政府财政收入、外交谈判的工具、保护美国国家经济和技术安全问题。但目前看,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存在“进口收缩与产能不足”“严格的移民政策与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增加美国“二次通胀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美联储货币宽松难度重重,特朗普政府“低利率”目标难以兑现,但是科技安全的关键制造业与新兴产业,将成为美国未来贸易政策的重点领域。新一阶段的关税政策将继续针对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产业,包括实施汽车关税等强化传统制造业保护、以新兴产业关税与技术管制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二、践行自由贸易主义理念,推动多边和区域自贸协作
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贸易规则,保持贸易政策战略定力,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积极进行反制。下一步,中国要积极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推进多元化战略。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合作,开拓更多的贸易伙伴。利用欧盟、东盟等内部不同经济体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差异,努力探寻新的合作模式,降低贸易投资限制政策的影响。
以对等关税政策实施为窗口期,加快区域合作进程。一方面,加速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以此为契机深化三方对外合作倡议,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同时,积极吸收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参加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协定,特别是深化数字贸易、绿色能源等领域的经贸规则。另一方面,尽快尝试加入CPTPP谈判,为中美贸易建立一个解决贸易争端的新平台。中美若在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框架内达成框架性较高水平经贸协议,不仅有望大幅推进WTO改革,也可助力中国及亚太地区经贸发展。此外,推动自贸协定升级,在22个自贸协定推动下,加强与东盟、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合作,探索多元化的国际协作机制。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争取国际规则话语权。面对美国单边制裁措施,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推动改革全球贸易、金融、气候等领域的国际规则。建立中欧间的常规化对话与交流机制与平台,加强务实互利合作,管控利益分歧,增进政治互信,加强双方在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气候变化、规则标准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如WTO、G20、IMF等)的改革,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和国际影响力,主动争取在气候、金融等领域具有共同战略利益的西方国家支持,推动建立更加公平、透明、包容的全球经济秩序,争取在国际金融、贸易、气候变化等重大议题中的话语权。
(作者杨连星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海报设计:白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