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零添加”,食品标签有望告别文字游戏

f2g7586549kz
预计阅读时长 5 分钟
位置: 首页 实时动态 正文

本站全国服务客服维修电话:
400--117--9882(温馨提示:点击屏幕下方↓↓↓拨号预约)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陈江

" 不添加 "" 零添加 " 真的更健康优质吗?此前,一些食品标签上的信息给消费者带来误导。近日,国家卫健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 5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 9 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 " 不添加 "" 零添加 " 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这一国家新标准引发网友热议。

在超市货架前," 零添加 " 三个字仿佛让商品显得格外纯净。消费者趋之若鹜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 " 天然 " 崇拜心理作祟。人们往往认为工业化的人工合成等同于危险,而 " 零添加 " 等则是安全的代名词。这种认知偏差被商家精准捕捉,此前千禾味业就因大大的 "0" 标识,被消费者误以为 " 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质 ",成功塑造出 " 健康守护者 " 的形象。当检测报告揭示其产品含有镉等金属元素时,网友们恍然大悟,所谓的 " 零添加 " 原来是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

食品添加剂就是洪水猛兽吗?现实远比营销话术更为复杂。食品专家指出,所谓的 " 零添加 " 既不意味着更安全,也不代表着更营养。实际上,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添加剂,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滋生,抗氧化剂能延缓油脂酸败。而拒绝所有添加剂的食品,往往意味着更短的保质期、更苛刻的储存条件,甚至更高的变质风险。

过去,由于缺乏统一标准," 零添加 " 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的企业宣称 " 不添加防腐剂 ",却对增味剂避而不谈;有的标注 " 零添加色素 ",实则使用天然色素替代。此次,新国标禁用 " 零添加 " 等绝对化宣传语,不是否定无添加食品的价值,而是要求企业用更严谨的方式呈现产品信息。消费者与其被 " 零添加 " 三个字迷惑,不如关注食品的具体成分和工艺标准。

毋庸讳言," 不添加 "" 零添加 " 概念的滥用,暴露了食品行业长期存在的宣传乱象。某些企业和商家利用消费者对专业知识的匮乏,将 " 零添加 " 作为营销噱头,甚至通过模糊检测标准、偷换概念等手段误导消费者。这种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破坏了整个食品行业的信任基础。新国标的出台,正是要斩断这类营销欺诈的链条,倒逼企业回归品质竞争,而非概念炒作。

当然,规范标签只是第一步。要真正建立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需要监管与科普双管齐下。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动态更新,及时回应公众关切;食品企业应承担起科普责任,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添加剂的科学性;消费者则要破除 " 零添加 " 崇拜,建立 " 剂量决定毒性 " 的科学认知。

说到底,禁用 " 不添加 " 标签,不是对天然食品的否定,而是要打破 " 非此即彼 " 的认知误区。当企业不能再靠营销话术收割信任,只有当消费者学会阅读配料表而非追逐标签时,食品安全才能真正回归本质:不是某个成分的 " 有 " 和 " 无 ",而是全链条的科学管控与透明监督。


Warning: mysqli::query(): (HY000/1194): Table 'zbp_post' is marked as crashed and should be repaired in /www/wwwroot/m.blin123.cn/randompost.php on line 19
没有找到记录。
头像
上海春日经济里的“哆啦A梦蓝”
« 上一篇 2025-03-30
司机接人只接到一个电饭煲?
下一篇 » 2025-03-30
声明:1、文章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用户,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严禁浏览者根据内容形成判断与决定,浏览者所做的任何判断与决定与本文无关。2、本网站内容和电话均非官方渠道提供。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似水流年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这周已经过去
本月已经过去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点击拨打电话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