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拒绝上学门诊”一号难求,治本药方或在医院外

f2g7586549kz
预计阅读时长 5 分钟
位置: 首页 实时动态 正文

本站全国服务客服维修电话:
400--117--9882(温馨提示:点击屏幕下方↓↓↓拨号预约)

听说过厌学症、逃学逃课,你听说过“拒绝上学门诊”吗?

今年清明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北京儿童医院挂号系统内,“拒绝上学门诊”的一周号源显示全满。据报道,北京儿童医院是我国最早一批开设儿童心理门诊的三甲医院,2024年6月,医院从原来儿童心身医学科的基础上,单独分出了一个“拒绝上学门诊”,门诊开设10个月,接诊近一万人次。火热的需求和庞大的数字,令人担忧。

这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在现代社会,教育本身是一种刚需。每个人生来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学校和课堂本是满足求知欲的地方,可为何却让一些孩子产生畏惧、倦怠、厌恶等情绪?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指出,我国14.8%的青少年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另有数据显示,我国儿童心身医学科普通门诊中,大概有20%到30%的患儿有拒绝上学问题。无论从微观还是从宏观数据上来看,这些现象都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孩子之外寻找更深层的原因,在医院之外寻求源头性的解决。

有心理学家认为,厌学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结果。常见的因素包括学校管理制度、学业要求、教学方式等,家庭教育理念、父母的期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关系等,都可能导致孩子厌学。这些因素互相关联、互相作用,孩子个人的性格、生理、情绪等因素可能只占很小一部分。

很多所谓的“病症”,并不是天然的生理性问题,即使孩子产生了抑郁、焦虑等症状,很大可能也有着现实的影响因素。比如,从报道来看,有的孩子是和同学相处不融洽;有的是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有的是遭遇了校园暴力,甚至只是语言上的暴力。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把孩子视作问题,一味想着去改变孩子。

只有摸清楚了孩子为什么不想去上学,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地解决。很多时候,原因可能来自学校、教师或家长,而非孩子。报道中有一个细节,医生表示,一些父母来求助的时候往往急于求成,认为看完医生孩子就能回到学校了,有的家长甚至暴力逼迫孩子返校。这些家长显然存在很大的认知问题,这些做法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近年来,一系列为学生减负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本质上就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拒绝上学门诊”火热,或许也说明,很多问题并不能在医院解决,已经超出了医生的能力范围,而是一个社会性问题。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家庭去积极改变教育理念、优化教育环境,甚至整个社会看待成长、成才的观念,都要转变。

少一些重复的、机械的书面作业,多一些趣味的、情景式的课堂;日常关注孩子的情绪动态,及时疏导他们心中的郁结;少一些责骂、说教、“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多一些鼓励、安慰、“今天又进步了你真棒”……让孩子在学习中真正产生兴趣和成就感,孩子面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就可能好转。


Warning: mysqli::query(): (HY000/1194): Table 'zbp_post' is marked as crashed and should be repaired in /www/wwwroot/m.blin123.cn/randompost.php on line 19
没有找到记录。
头像
雷军时隔八天再发文,回应小米手机3月激活量中国第一
« 上一篇 2025-04-15
海关总署召开进出口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座谈会
下一篇 » 2025-04-15
声明:1、文章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用户,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严禁浏览者根据内容形成判断与决定,浏览者所做的任何判断与决定与本文无关。2、本网站内容和电话均非官方渠道提供。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似水流年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这周已经过去
本月已经过去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点击拨打电话

目录[+]